德国埃森焊接切割展,接上篇报道:4号展馆的人流遇到些挑战。我们观察到:1、4号馆位置处于5号和3号展馆的夹角,3号馆和5号馆之间有独立过道连接,4号馆并非必经之路。2、展馆一半的区域是茶歇和展会用工具堆料仓库,整体规模是所有展馆中最小的。3、没有国外大品牌、大展台进行区域引流,整个展馆由若干个不足16平的小展台组成,对国外客户来说明显吸引力不足。4、馆内产品分类单一,以焊配、焊材为主,在小范围内厮杀。当客户看到都是差不多的东西,更加提不起兴趣。 以上只是小编观察和分析到的流量不足的客观原因,但主观原因也必须强调:4号馆整体展出产品的专注性和创新性不足上。

就从焊材行业角度来说,中国是焊材大国,2024年产量预计突破1000万吨,占全球焊材产量的60%,但绝对不属于焊材强国。高端的铝、镍、钴等基体材料以及核工业、高强、高温耐腐蚀等领域的焊材产品仍然是国外的材料把持着。导致焊材与国外的差距一直无法抹平的主要原因,要更具体地说明中国焊材创新性不足的原因,我们可以从实际的企业和行业案例出发,来分析每个原因背后的具体问题。
1. 研发投入有限,创新有方向,却难以实现。
国内大型商企业,虽然在国内市场占有一席之地,但其在技术研发上的投入相对较低。主要集中精力在传统的低端产品(如普通焊条和电焊丝)的生产上,产品线主要针对国内基础建设和一些低端制造业。相比之下,国际焊材行业巨头们研发投入大幅度高于国内企业,其创新产品包括针对高温、高压、特种材料等特殊场景的焊材,这些技术的研发投入和成本是普通中国企业所无法轻易承担的。由于缺乏对高端技术和新型焊材的持续投入,其产品在国际竞争中往往缺乏独特性和竞争力。

2. 自身创新不足,技术依赖和引进。
在传统焊条和焊丝生产领域,由于技术依赖性强,该公司难以进行产品的技术突破和自主创新,即使市场上对高端焊材的需求日益增加,这种技术瓶颈使其难以进入高端市场,缺乏自己的核心技术,使得产品虽然价格相对较低,但在性能上与国际领先产品与国际品牌,相比存在明显差距。

3. 行业结构问题
中国焊材行业中,大部分企业规模较小,主要生产低端的焊接材料。这些小型企业通常专注于基础建设市场(如建筑、桥梁建设等),产品技术含量较低,主要依靠价格竞争。在这种市场环境下,焊材企业更倾向于降低成本而非投资于技术研发,创新动力不足。
如某些小型焊材厂商,尽管可以提供大量普通焊条和焊丝,但在高性能焊材、(如耐腐蚀、高温焊接)等领域几乎没有布局。这导致中国焊材行业创新的局限性,无法满足高精度、高难度工业需求。

4. 人才短缺与流失
国内焊接领域的一些重要研究机构,近年来许多高层次的焊接工程师和研究人员流失到汽车、航空航天等更具吸引力的行业。这导致焊接技术研究的持续性和深度受限,难以进行高端技术的创新。一些高端焊材研发项目,由于研发团队人员流失和资金投入不足,项目进展缓慢,未能达到预期的研发目标。

5. 市场需求导向的制约
中国焊材市场的需求长期以低成本、高产量的普通焊材为主。很多焊材生产企业,尤其是中小企业,生产的主要是普通的焊条、焊丝等基础产品,几乎没有考虑过高附加值、高技术含量的焊接材料。例如,一些针对石油化工、航空航天的高端焊材,国内市场的需求尚不明显,因此企业缺乏对这类产品研发的动力。

6. 产业政策支持不足
国内虽然有一些国家级的科研项目支持焊接领域的技术创新,但整体的政策导向和资金支持仍有不足。例如,国家的科研项目大多集中在通用型焊接技术或基础设施建设领域,对于一些细分市场(如特种材料的焊接技术)的政策支持相对较少。这导致一些企业在追求创新时缺乏必要的政策引导和资金支持。
一些研究机构和企业尝试开发新型焊材时,往往遇到资金短缺和政策支持不到位的问题,难以突破技术瓶颈。

7. 国际竞争与压力
与国内焊材生产企业相比,国外焊材行业巨头的研发投入非常庞大,特别是在自动化焊接技术和智能焊接设备领域,其创新不断推进。而国内一些焊材企业,尤其是中小型企业,面临的竞争压力更大,技术创新滞后,难以与国外巨头抗衡。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江苏东南焊材有限公司-简介
公司成立于 2013 年 1 月 18 日,位于江苏省溧阳市南渡镇新材料工业园区。是一家集研发、生产、销售于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。
主要产品有:低碳钢焊丝、低温钢焊丝、耐热钢焊丝、耐候钢焊丝,堆焊焊丝等
旗下有 “SE”“东南焊材”“锢德”等知名商标。
企业获得:ISO9001 质量管理体系 ISO14000 环境管理体系 ISO45001 职业健康管理体系,
获得中国船级社 CCS、美国船级社 ABS 工厂认可。
获得龙城英才、南渡创新先锋、溧阳市和谐企业等荣誉称号。
现有发明专利 5 项,实用新型专利 18 项,高附加值专利 1 项。
公司聚焦客户需求,坚持自身发展特色,深耕特种焊材的生产与应用,推进国际化品牌建设,深化海外市场布局,致力于成为全球焊接材料知名品牌,为全球工业发展提供优质的焊接解决方案。

